當在接近「大中至正」門之前,會先看到左手邊有一個「小提燈發放處」,不過,發放處的桌子跟篷裡面看起來都空空的,似乎小提燈早已被提領一空。但即便是如此,不少路過此處的人,總會忍不住往發放處的方向望去,似乎想從那空洞的空間裡,找到一盞被遺忘在角落的小提燈,如此,便有機會可以去將它領走。



而就在「「小提燈發放處」幾步距離處,我則見到一位手拿紅色惡魔角(不知道賣它的商人如何稱呼它,只覺得它就是長得很像惡魔頭的角,所以,在此便將此物稱為「惡魔角」)的男生,又叫又跳的,不知是在做什麼?

原本以為這男生是在跟朋友玩,所以才會像彈塗魚般彈來彈去的,只是我還沒能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時,他就和朋友笑笑的離開了。

而在剛那男生又叫又跳的地方,我發現了一個特別的人,此人赤裸著上身,腰下穿著特別的褲裝(或裙?),上面有著許多綠、橘、藍三色像穗子一樣的裝飾。

他頂上帶著禽鳥的羽,在下方則有幾顆綠色、藍色的球狀物,藍色球上還繫著向下墜的長紅色穗子。

他胸前則戴著幾串串有獸牙和珠子的鍊子。右肩則是向左斜背一個黑色的側包包。後背則背有一個大竹簍、前方還有用左手提著一支拐杖和小的長筒型竹簍;竹簍前方懸掛一張手寫的白底藍字的紙,上面寫著「花蓮畢士大孤兒院義工.請捐10元」。

我當下覺得這人的穿著真是奇特,一旁路過的人都用充滿好奇的眼光看他,而他則是扯著響亮的聲音,笑著喊:10元、1顆糖果或是發票都可以捐喔!



事實上是,現在的媒體帶給我們太多負面的訊息,所以,在人性上對陌生人產生質疑的心也比以往多了許多,因此對於街頭上出現的募款或者以其它型式(如:義賣或著宗教性服裝者......)來讓人家從口袋裡掏出錢的行為,許多人都會覺得這是騙人的吧?或者是寧可自己花掉也不要讓別人騙走。

不可否認的是,有人利用他人的善心,做僅利益自己的事,但因為這種的行為,讓許多人心漸漸變冷,使得真的需要走上街頭的人或團體,因此踢到了不少的鐵板。

有時候,我也跟自己說「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人,你認為他是真的,當你願意掏出口袋裡的錢時,你的心現在做的事就是對的,不論對方是真的為了利益大眾而募或者僅是為了私利而行,如果你當下覺得心歡喜,而有那種想要行的感覺時,那,又為什麼要質疑那麼多呢?

如果今天你遇到的人,並沒有足以讓你覺得你想幫助他的話,那也無需惡言相向或者自覺心悶、煩惱,就當做是因緣不足、磁場不合,所以,才會產生不了心動想行動的感覺吧。」

那我對眼前這位奇人又有什麼樣的感覺呢?

其實一開始,我只是覺得他穿的很特別。而當我走近,聽到他的喊聲,才知道他是來募款的;我平常接觸的孤兒院這類的地方甚少(東部就更少知道了--在這的"不知道"純屬個人知識淺薄,接觸的人事物還不夠多,仍需多加學習中),所以,對紙上寫的「畢士大孤兒院」就顯得陌生了點。但我這人有個壞習慣,就是相信人性是善的比相信是惡的多了那麼一點點,所以,姑且不論他是否可能是不真實的,至少我看到的是一個可能是善的行為--為了幫助孤兒院。

外加我對人的第一印象有時又佔的有點重,這位先生,的確展現出不同其它遇過的募款者的表現,所以,我當下會從袋裡掏出錢來放進小竹簍,是因為,我在此則是將他視為是一個用自身造型與表演(雖然我也沒停留太久看到他是否有什麼表演)的街頭藝人(如:淡水老街上也會看到一些靠著自彈或自唱賣藝者)--希望這樣的形容不會貶低這位先生為善的行為



不過,我想,他算是我今天來看燈會時,所遇到蠻奇特的一個人吧,且人又很好的不介意讓我照個相,真好。

p.s
1.事後,有在網上查到花蓮一處名為「花蓮畢士大教養院」的地方。

2.以下引用「花蓮畢士大教養院」該院[沿革與宗旨]網頁中的文字「本院於民國44年間,由德國基督教宣教士差會派遣德籍牙醫師貝靈恩教士來台設立。由收容盲生開始,到小兒痲痺盛行,到現在階段較多腦性痲痺,以及各種障礙類別的院生。從起初的收容、教養,到目前接受正規教育,各類治療、復健、輔導等,一直以來秉持基督之博愛,以復健療育身體,以教育療育心智,以福音療育生命,促進其身心靈之健康,期日後能回歸社會,服務社會。

3.2007.02.06[中廣新聞網]有一則關於「花蓮畢士大教養院」的新聞,文中指出:去年行政院「大溫暖」計畫,原要補助花蓮畢士大教養院兩千萬元的計畫跳票,所以,花蓮人發揮大愛,自己幫助花蓮畢士大教養院籌募庇護工廠基金。

4.
手心向下,能助人的人是最有福氣的--對「花蓮畢士大教養院」或庇護工廠的相關於訊息有興趣的人的人,都可以到該院網頁去看看喔,謝謝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搬家整修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